我们问,为什麽学生会不相信老师,对老师所传的教诲、圣贤之道不能够依教奉行,这个信心为什麽会失掉?关键是在于见到老师的过,看到老师过失,把老师的过失放在心上,看不起老师,甚至觉得老师还不如我,轻慢老师,当然他也就没有办法去认认真真落实老师的教诲,所以传不能习。曾子之所以能成为孔子的传人,可贵之处就是,老师所传的,不折不扣的去习、去实践、去落实。在他心目中,老师是圣人。孔子有没有过失?有。《论语》裡面有记载,孔子有一次也犯过失。但是孔子难得的是,别人一提醒他,他马上欢喜接受,改过。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。能改过,这过失就没了。把所有过失都改了,你就是圣人。那是老师的事情。但是当学生的,即使是老师犯过,不能把老师的过失放在心上,这叫师资道合。我看我的恩师真的是圣人,即使是有过失也是示现教诲我们的,哪裡有真的过失!
实在讲,境由心造,外面的一切环境,包括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,外面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心造的,你有这个心念,就感应这样的人事物。你要是见到别人是圣人,你是以圣心看人,那你也是圣人。你看别人是小人,你是以小人之心看人,以小人之心看君子,君子都成为小人,所谓的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」,把君子看成小人了。这把自己的心给污染了,把别人的过失装在心裡。别人是不是真有过失,还未可知,可能他是示现的,可能他是不得已要选择这麽做,我们不知道来龙去脉这个背景,我们把他的这个过失以为是真的过失,这是自己污染了自己心性。如果看老师也是这样,那真的是自甘堕落,自绝于师门之外,怎麽能成就?所以学道最重要的是绝不能够看老师过失,不把老师过失放在心上。真正做弟子是把老师看作圣人,那恭喜你,你有圣人在教导你;你把老师看成一般凡人,那是凡人在教导你,你看,你所得到的利益不一样。曾子这句话讲,忠、信、传习;换句话说,把别人都看成圣人,这个忠信就做到了圆满,你就得到大道了,圣贤之道你就圆满了。
《大学》裡讲的,「君子有大道,必忠信以得之,骄泰以失之」。君子大道是什麽?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你能够恢复本性的明德,你成圣人了。怎麽得到?忠信以得之。有人我二相,不忠,心就不忠了;见别人有过,这就不信了。信什麽?信人人本来是圣人,本具明德。你见他的过失,那你就不信了,不信他是圣人,你只信他是凡夫。见老师过,当然就不能传而习了。老师所传的还是忠信的大道。我们接受老师的教诲,不能够真正落实,这是什麽?骄慢,必骄泰以失之,这个大道就失掉了,你看自己作践自己,这叫做自暴自弃。《弟子规》讲,「勿自暴,勿自弃,圣与贤,可驯致」。你自暴自弃,自己把自己推到圣贤门外了。所以,曾子的忠信之道,一以贯之,贯穿了整个圣贤的大道。体会到这一点,我们才能够真正做真实切近的功夫。从哪裡做起?从不看别人过失学起。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这是古大德的教诲。真正修道之人,不会看世间人的过失,换句话讲,见世间人过失,这就不是真修道人,忠信都失掉,离大道就远了。所以我们天天反省、忏悔、改过,要在这上面用功,这是曾子一生成就的关键。
今天的时间到了,我们的《论语》只学到首篇第四章,明天我们继续来学习。讲得不妥之处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