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79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淨宗学会成立,我交代悟行法师重新编一个课诵本。为什麽?古人的课诵本在那个时代有利益,早课「愣严咒」、「大悲十小咒」,从前人念有利益,能得清淨心;现在人做这个早课,心裡面还是散乱的,得不到利益。所以我就把这些咒改作经文,咒不念了,念《无量寿经》第六品四十八愿,选这一段经文来念,这一段是经中之经。怎麽说是经中之经?隋唐时候古大德做一个比较,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《华严》第一,《华严》就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义,都在《华严》裡面。《华严》跟《无量寿经》做比较,古大德说《无量寿经》第一,这把《华严》比下去了。为什麽?《华严》最后圆满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极乐的境界,归极乐,《华严》归《无量寿》,《无量寿》第一。《无量寿经》夏老居士会集本四十八品,哪一品第一?第六品第一,第六品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四十八愿,所以这是经中之经,一切经的精华。我们要了解,我们选这一段经做早课,读这一段经,希望效法阿弥陀佛、学习阿弥陀佛,跟阿弥陀佛发同样的心、立同样的愿,我们读这个经文用意在此地。以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启发我们自己,从心性裡面也发起四十八愿,这是真学佛,这个早课没有白做。晚课我们选择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这一段经文讲的是什麽?五戒十善。其目的就是让我们自己念了之后认真去检点、去反省,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,我们这一天有没有做到?做到了,要勉励自己不能够退转,更努力的去做;没有做到的要忏悔,明天一定要做到,这是晚课的意义。所以我们的早课偏重在转迷为悟,晚课偏重在转恶为善,我们是以这个理念来重新订朝暮二课,提供给修淨土同修们做早晚课,希望我们在一生修学当中,能够真正得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。如果不是这样的认真努力去做,只着重一个形式,形式是得不到利益的。

 

前天我们有机会会见纳丹先生,他是印度人,他对佛法懂得,他说佛法重修行而不重仪式,人家这个话说得高明。如果我们今天,只重仪规不重修行,那就完全错了。佛法有仪规,仪规的用意在哪裡?仪规是接引初学的,实质是利益老修行的人。老修行不重视这些仪规,仪规是像唱戏,表演给别人看的,很热闹,接引初学。因此在寺院庵堂、佛教道场,仪规不能不重视,为什麽?要接引大众。诸位在家裡面修行,就不必搞这些仪规;家裡面修行也要搞些仪规,你家裡有些不相信佛教的,讨厌你,天天咒你,天天骂你、毁谤你,你不是叫他造罪业吗?你自己想修行,不错,但是你叫你家人造罪业,你怎麽忍心让他堕落?毁谤三宝是造阿鼻地狱罪业,不可以!家裡人不念佛,我每天念佛不出声音他不知道,他就不造罪业了。家裡面人都学佛,欢喜念佛,你出声念可以,你读经他们看到欢喜,否则的话在家裡,有家人在的时候不要去读经,不要惹家裡人反感,不要惹家裡人毁谤,这个道理要懂,要有慈悲心。

 

学佛的人,对于家亲眷属不学佛的人,你怎样去度他?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你用真诚的心孝顺他、尊敬他,他觉得你不错,比别人家的孩子都好。人家问,你家小孩为什麽这麽好?他学佛的,一句话就会动他的心;他要不学佛,他就不是这样的,这样想想学佛还不错,学佛还真有好处,慢慢他就能够接受。做出来给他看,表演给他看,让他自己慢慢去比较,学佛的儿女跟那些不学佛的儿女有什麽不一样。学佛的同学跟不学佛的人,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明显的不一样出来,他才很清楚看出来。我们求学做学生,在佛学院念书、培训班念书也是学生,学佛的学生跟不学佛的学生不一样在哪裡,也要有一个很明显的表态。这就是我们利他,自利利他,自行化他。我们利他、化他不在言语上,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人看,做出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,让社会大众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佛法的教学我们要不要接受?要不要普遍的宣扬把它扩大?这个事情不必要我们说,不必要我们劝,要人家从内心裡面真诚的感触到。佛法是师道,要他来要求,求我们住世,求我们讲经说法,不是我们要去干这个事情。所以诸位仔细一观察,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弘法是被动的,没有主动的。都是人家看到好,释迦牟尼佛为人真好,没有私心、没有欲望,念念都是为众生、为社会、为大众,人家才请他。我们要学佛,释迦牟尼佛就是榜样。

 

一定要跟释迦牟尼佛学,要跟阿弥陀佛学,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,释迦世尊对阿弥陀佛非常讚歎,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是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这个意思就是说,释迦牟尼佛也向阿弥陀佛学习,也念阿弥陀佛,念就是向他学。这个念,诸位要知道,不是口念,我们现在念佛是口念,心未必有佛,有口无心,所以没有感应。诸位要知道,「念」,你看中国那个念佛的念字,什麽意思?心裡面真正有佛。念是「今心」,现在的心,你现在心裡真有佛,这叫念佛,不是在口念。心裡面真正有佛,有什麽样的佛?真正有四十八愿。佛在经典上所讲的这些理论你心裡真有,所说修行的方法你心裡也真有。心裡面真有,你自自然然会表现在外面形相上,你就落实在生活上、工作上、应酬上,你都做到了,你是以佛心待人、对事对物,这叫真念佛。经上讲「乃至十念」,还是这个念;如果是你只有口念,心裡不念,十念不能往生。别说十念不能往生,古人有比喻说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!为什麽?你十万声佛号,没有一声佛号跟心相应。所以念佛这个念,诸位要记住,那个念是今心,不是口。唯有今心那就入了,就入境界;口念不入境界,心念就入境界,你心上是佛,你当然就入佛境界,佛境界广大而没有边际,心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。可是要落在思、落在想上,思跟想是妄心,不是真心,真心没有思也没有想。思是什麽?思是分别,心起了分别,分别就有界限,所以心上给你画上好多格子,你看看中国那个文字,就是你已经有分别了。想是什麽?着相了。你想什麽就有什麽相变现出来,你想一个人就有个人的相,想一桩事就有个事的相,想到哪裡去玩,那个地方相就浮出来,你心裡就有个相,那就不是真心。真心既没有思也没有相,所以把方方格格的格子拿掉,把相拿掉,那是真心,真心就是佛心。所以念佛那个念,你要能体会这个意思,就是现前的心,现前是纯一的真心。

 

佛的经典就是真心,无论经典分量大小,《华严》分量大,《弥陀经》分量小,全是真心。我们要怎样去念才能够相应?马鸣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,「离言说相」,文字是言说的符号,离言说相换句话说,离文字相;还要「离名字相」,名字是术语,名词术语;「离心缘相」。你要能离这三种相,你才叫真正的念经、真正的念佛,可见得念经、念佛不是个容易事情。如果你要是执着文字相、执着名字相,还有心缘相,心缘相是什麽?一面念一面打妄想,这个妄想,想经裡的意思,佛这个话怎麽说法,这一段什麽意思,你要有心去想,叫心缘相。换句话说,真心念真心,经典是真心,我们用真心念真心,那才叫念经。我们今天怎麽样?不是这个做法,是用妄心,念的是妄境。心妄,佛讲的经典也就变成虚妄的,境随心转。你真心,你念这个,这是真经;妄心念这个是妄相,虚妄境界。妄心决定不会跟真经相应,所以佛的真经我们有没有见到?《大藏经》摆在你面前,那是什麽?虚妄相,真经你见不到。这个道理几个人懂?几个人会?所以读经智慧不开,修行功夫不得力,毛病到底出在什麽地方,怎麽找也找不到,实在真的是怎麽找都找不到,愈找愈远。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拿掉,现前就是!马鸣菩萨教得好,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,要能真正去做到;也就是说,我们展开经卷,不着文字相也不离文字相,不着名字相也不离名字相,不着心缘相也不离心缘相,不即不离,你的功夫就成就了。这才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。《金刚经》上说离一切相那个离,你要懂得它的真实义;如果你看错了,你不要了,不要了是你堕在无明、堕在妄想裡,你什麽也不能成就。那个离是「离即同时」,那叫真离。所以即相离相,这是真离,不可以堕在断灭空裡头,那你就全盘搞错了。读经如是,日常生活待人接物,无有一法不如是,你才能入得了境界。入这个境界,这是什麽境界?小乘的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境界。为什麽?你的心量不够大,你不能入一切境界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:19:4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310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