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69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我二十六岁遇到方东美先生,他把这个讯息透露给我,告诉我佛法不是宗教,是学问、大学问,依照佛法修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被他这几句话吸引到佛门裡面来,但是不是佛教。我知道佛教的经典裡面有宝,世间人称为法宝,我知道这裡头真正有宝,有真实的智慧,是人生生活正确的指导,这个正确指导是高度智慧的指导、圆满智慧的指导、究竟智慧的指导,这是智慧之书。方老师特别推崇《华严经》,他把《华严》看作这个世间古往今来最高的哲学概论、最好的哲学概论。他告诉我,这部书裡有究竟圆满的理论,有细密周详的方法,最难得的后面还带表演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做出来给我们看,将他的理论、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上,这样的哲学教科书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种。我今天跟诸位在一起来学习《华严》,全部是生活,字字句句都落实在生活上,没有一句是空话,没有一句是废话,我们才知道这真的是宝,应当要认真努力来学习。为什麽?得大利益,这个利益才是真实的,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过如来的生活,过大菩萨的生活。无论你现在过的是哪一种生活,你是从事哪一种行业,学了《华严》之后都变成佛菩萨的生活,都变成佛菩萨的工作,那就是决定不会再为利己,利己这个念头断尽了。我们更勤奋、更努力、更奋发的,对社会贡献,对国家贡献,对世界贡献,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做出贡献,这个有意义、有价值。

 

所以在行门裡面,第一个要紧的工作,培养我们自己的德行。德行的障碍是烦恼,烦恼断尽之后,自性裡头的德能自然现前,不需要学习。但是我们现在烦恼没断尽,性德没有现前,这个阶段当中那只有学习。向谁学习?向佛菩萨学习,因为佛菩萨已经烦恼断尽,性德圆满现前。我们向佛菩萨学习就是启发自己的性德,顺从佛菩萨的教诲就是自性的智慧光明。所以学佛不是被佛菩萨牵着我们鼻子走,我们必须有这个认知。如果说我们被佛菩萨牵着鼻子走,佛菩萨不是好人,我们自己也迷惑颠倒了。佛菩萨的言语,佛菩萨的行持,就是我们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的流露,是我们心性本具智慧德能的现相而已。所以我们看诸佛菩萨是自他不二,他是我们自性流露出来的样子,就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大乘经上常讲「生佛不二」,我们都听得耳熟,人人都能说。「生」是众生,「佛」是诸佛如来,是一不是二;是一才不被人牵着鼻子走,二就被人牵着走了。所以有人说,佛所说的,我为什麽要听他的?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。可是佛不是他,是自己;如果是他,我也不服气,原来是自性、是性德,这个我们才服了。所以经典裡面字字句句,无非是启发我们自性的光明,帮助我们除去性德上的障碍,透出光明而已,这个意思很深很广。

 

烦恼要不要断?要断。断烦恼确实是很难的事情,难在什麽地方?难在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,难在这裡。所以说来说去说到最后,佛法的教学是知难行易,了解事实真相太难太难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,是说明事实真相。行实在太容易,行是什麽?转变境界。转凡成圣容易,可是转迷成悟就难了,转凡成圣太容易。佛家有一句比喻话说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这就是比喻转凡成圣太容易了。屠刀是什麽?屠刀是害人的东西,造业的,业障,放下业障不就成佛了?什麽是业障?妄想、分别、执着。四弘誓愿第二愿裡面烦恼,见思烦恼是执着,尘沙烦恼是分别,无明烦恼是妄想,你能把这三样东西统统放下,不就圆满成佛了?我们在讲堂裡常常勉励同修,劝导大家,放下见思烦恼,就是放下一切执着,六道轮迴就没有了;放下世出世间一切分别,十法界不见了;放下一切无明妄想,你就超越四十一个阶级,圆成佛道。真的,凡夫作佛就这麽简单、就这麽容易,难在放不下;很想放下,偏偏就放不下。问题出在哪裡?出在你知不究竟,你没有真正透彻了解事实真相,你迷。实在说,你破几分迷、开几分悟,你就放下多少,决定成正比例。你能够破一分迷,你有一分觉悟,你就放下一分;你能够破十分迷,有十分觉悟,你一定能放下十分。所以佛家的教学,重点在哪裡?破迷开悟,这是佛陀教学的重点。

 

破迷开悟是智慧,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二十二年讲般若,般若就是教人破迷开悟。这个事情是真难,众生迷得太久、迷得太深、迷得太广,怎麽样叫他觉悟?只有不厌其烦天天讲。不但要讲,还要做给他看;不做给他看,他听了还有疑惑,「你讲得很好,叫我放下,你还没放下」,「你不放下,叫我放下,你来骗我」,不但不能接受,愈迷愈深。所以诸佛菩萨自己放下,做样子给你看,看他所说的他真做到了,那大概不是假的。他要能说不能行,听的人都会打很多问号。尤其是现代人,古时候人还老实,问号少一点,现在人个个精明、个个伶俐,没有老实人,问号一大堆。你真正做到了,他还是一大堆问号,他怀疑你为什麽要这样做法,世间人都是争名夺利,你为什麽不要名利,你傻瓜!他说佛菩萨傻瓜,他聪明。傻瓜超越六道轮迴,聪明人都堕三恶道。所以佛菩萨表现高度智慧,无量的善巧方便,还要有极大的耐心教化众生。众生对佛菩萨误会太多,回报佛菩萨是什麽?是怀疑、是讽刺,甚至于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佛菩萨统统接受,毫无怨言,还是认真努力,那麽样慈悲爱护来教导,那是佛菩萨。绝对不会因为众生种种恶心相向,算了不教了!这不是佛菩萨。世间这些圣贤有这些,像我们读儒书,实在讲,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比,释迦牟尼佛的确是高了一个阶层。孔老夫子教学,「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」,孔老夫子就不愿意教了,为什麽?太笨了。可是佛不是如此,「佛氏门中,不捨一人」。这是说,所谓世间圣人跟出世间圣人,他就有差别。佛教众生,再愚的众生、再笨的众生他也不嫌弃,也不捨弃,他很有耐心的去教,不厌其烦的去教,这是我们要能体会到的,才知道佛菩萨对我们恩德之大,我们也从这个地方真正认识了佛菩萨。

 

在古时候,一般教学有次第、有程序,只有极少数,所谓是天才、上上根性的人那是例外,那种人真的是一闻千悟;中下根性的人都要循规蹈矩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不能躐等。老师对于学生,他是负责任的,他把教学看作他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业来办,那等于是行菩萨道。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,做得圆满,这个人就是菩萨。他的工作就是教学,他一定要把教学这桩事情做好,要对学生负责任,要给学生做表率、做榜样,跟现在学校教学完全不相同。我们读古书,读《礼记》,现在你们同学们拿到的是《礼记菁华录》,但是裡面的「曲礼」是完整的,「内则」、「少仪」都是很完整的,那是教小学,从这些书籍裡面你们能看到,古时候小学是怎麽教的。童子七岁上学,「就外傅」,傅是师父,要跟老师了。从前一个家庭,一个大家庭,在中国旧的建筑还能够看得出来,像四合院,它有内外之分,妇女通常不走在外面客厅,宾客来访的时候都是家裡面这些男子来接待,裡面是决定不能够进去的,裡面只有亲戚。七岁跟着老师,老师教学在什麽地方?从前都是私塾,学生并不多,请一个老先生,住西厢、西席,老师称为西席。西面是客人,东面是主人,东道主。老师是家裡面的贵宾、上客,学生都要跟老师住在一起,交给老师去教导,老师是学生的榜样,是学生的模范。教的什麽?生活教育,教小孩洒扫应对,怎样侍奉父母、侍奉兄长,他学了智慧,他就会孝亲,知道怎麽样对待父母,怎麽样对待兄弟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:05:2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308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