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我们来说,我们这种根性,持名念佛是最为方便的。善财参访第一个善知识,诸位要记住,第一个,世间人常讲先入为主,第一个就是先入为主,跟老师所传的完全相应,增长了信心,增长了愿心。到末后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,明白的说出来了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你们看看,一个开头、一个结尾,你就晓得善财童子学的是什麽?彻始彻终一句弥陀念到底,才看出《华严经》的味道、《华严经》的指归。所以隋唐大德说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只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导引而已。我看到这些文字,我点头、我欢喜,确实如此。但是这个话我没说出来,我体会到这个意思,这个话没说出来,他们说出来了,我佩服得五体投地。如果不是过来人,这个话说不出来。指引是什麽意思?譬如一部经,经都分三分,指引是序分,那我们可以看成《华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序分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的正宗分,《阿弥陀经》是流通分。《华严》包括所有一切经,那就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论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序分,《无量寿经》是所说一切经的正宗分,《弥陀经》是所说一切经的流通分。我们这才把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藏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坚定的信愿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。没有搞清楚,没有搞明白,你说你信,露水道心,那个信靠不住,愿也靠不住,所以你修行得不到结果。你要有真正的信愿,果就在眼前。
所以知足比什麽都重要,世间法裡面知足常乐。人在一世当中,能够过得最幸福、最美满是什麽人?知足。最幸福的人,一生过得最有意义、有价值,得大圆满的人,不一定是大富大贵,不一定有财富,不一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。像祖师大德所示现的,我们社会一般人看是贫贱(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,这叫贱,贱是没有地位,贫是没有财富),但是他过得最幸福。世间有地位、有财富,大富大贵人没有他幸福,没有他自在,没有他快乐。所以诸佛如来要示现佛身度众生,以佛的这种身分帮助众生,先要住兜率天。这是明显的告诉我们,你要想成就究竟圆满、幸福自在,首先要懂得知足。知足是大富,知足是大贵,世间人不晓得。何以说知足是大富大贵?知足的人能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帮助别人是种善因,既种善因,后面必定有善果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知足之人决定修布施,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他样样都在做,热心在做,他捨己为人的在做。为什麽一天吃一餐?把那两餐节省下来帮助没有饭吃的人。所以他的果报就无比的殊胜。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,吝啬。贪吝是一切众生根本烦恼,所以佛教菩萨断烦恼,头一个就对准这个根本烦恼,教菩萨学布施,六度布施在第一个,四摄法布施也是在第一个。但是知足的人能施,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,所以把知足摆在第一。
我们要细心去观察,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,那我们学佛从哪裡学起?自己就晓得,从知足学起,样样知足;爱惜物力,决定不能浪费,多馀的布施给缺乏的人。我过去跟李老师,李老师的学生很多,我当年亲近他的时候,他告诉我,台中莲社的莲友名册已经有二十万人,这二十万莲友都是李老师的学生,对李老师都非常恭敬,供养是源源不断。供养吃的东西,李老师分给大家;供养些衣服,看李老师衣服都是旧衣服,没有新的,常常买新衣服送给他,他接受过来,欢欢喜喜接受,那个人走了之后,他的衣服就送人了,还送我好几件。送我一套非常好的,料子很好的羊毛内衣,我一直留到现在都没穿,常常看到它就想到老师。随手就转送了。我现在衣服很多,可是你们看到我穿的就几件旧衣服,新的都放在那裡,干什麽?有需要的时候给人,我暂时在保管。要有知足能施的心、欢喜布施的心,破悭贪烦恼,所以布施度悭贪。布施而不知足,悭贪是度不了的,那只是修六道裡面有漏的福报而已,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一定要把悭贪烦恼断掉,那个布施才叫度,才叫波罗蜜;否则的话,世间人修布施不是波罗蜜,不是度,他悭贪烦恼没有捨弃。所以布施最重要捨悭贪,这知足的意思比什麽都重要。
自己一定要知道修福,更重要的知道惜福,一张纸都不肯浪费,用到不能再用了才捨弃,我们要养成这种习惯,无论用什麽东西不能糟蹋。我在此地曾经跟诸位说过,我有一个在家的老师,周邦道先生,是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,他是我的校长,以后在台湾,在一起学佛,常常能够在一起聚会。这个人有学问,是民国成立之后第一个状元;民国没有状元,民国举办高考,他是高考第一名,就相当于前清的状元一样。官也做得不小。公家配给他的汽车,他公事才坐那个车,不是公事他坐公共汽车、坐巴士,所以一般人说他傻,傻到这个样子。他不是傻,他惜福,替国家惜福,我私人的事情不可以浪费公家一滴汽油。公家给他装的电话,不是公事不用这个电话,他家的儿女跟朋友交谈到外面去打电话,不准用公家的,这个电话费是公家付的。不肯浪费国家一分一釐,做官做到这种样子。他是我们学生的榜样,我们学生知道有这麽个校长,对校长没有不恭敬的、没有不佩服的,我一生见到这麽一个人。这是菩萨示现,不是普通人,这种人后福无量无边,值得人尊敬。我们做学生的人,要把老师的德行发扬光大,所以我现在积极想在贵州,从前我念书的老地方,我去建一个中学纪念老师,把老师的德行宣扬光大,这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。他们怎麽能做到?没有别的,「知足」二字而已,最简单的生活,最清苦的生活,过得很自在、很逍遥。我们如果知足,我们也能做到。
知足天王,他得的是什麽法门?『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』。「圆满教轮」就是清凉讲的《华严》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是圆满教轮,方东美先生说的佛法概论。确实,《华严》是佛教概论,是学佛人首先要学的一部经,先学概论然后再分门别类,专修裡面某一个部分。一切经是《华严》的部分,某一个部分细说、深入,《华严》是全部佛学的概论,从这学起。「一切佛」,这是讲十方三世,尤其我们着重在三世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统统都是因为知足而成就的。「出兴世」,应化在世间。我们知道法身大士都有这个能力,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,随类化身,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示现什麽样的身分,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就示现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。什麽叫做佛的身分,我们要认识清楚;佛的身分就是老师的身分。菩萨的身分不一定是老师,菩萨可以示现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菩萨在天上示现为天王,在人间示现为人王、示现为大臣、示现为宰官,你们在《普门品》裡面看到,《普门品》是大家常常读诵的,所以菩萨示现各个不同的身分。但是佛,佛一定是老师的身分,天人师。什麽老师?我们要搞清楚。我跟大家介绍,这位老师是义务的,义务就是不受报酬,教学生不需要学生缴学费,这是义务的,我们现在讲义工,不接受酬劳的。他所教的内容是多元文化,所以佛的教学不是定法,佛没有定法可以教人,多元的,现在我们讲多元文化。他的教导是社会教育,他没有办学校,不是专门教育,是社会教育,无所不包。是个社会教育的工作者,一生从事于这个工作,这个人我们称他作「佛」。
评论